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華語電影專題
Seminar on Chinese language films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 
授課教師
汪俊彥 
課號
PTCSL7259 
課程識別碼
146 M06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203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6人
外系人數限制:6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PTCSL7259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處理「華語電影」、「臺灣」與「亞洲」等影像與文化理論與概念,除了視其為國家/地域類型電影外,也視為文本構成與實踐的論述(discourse)。課程同步處理「華語」與「華」在不同歷史語境下的變異與指涉,並如何與臺灣、亞洲、中國等內涵交纏,在其物質生產條件(如資金、國家等)或藝術創作的歸納(如導演、風格等)之外,同時也作為歷史與文化政治的操作或裝置。
課程將觸及(泛)華語電影的種族、文化、地理政治、國家、階級等面向;開展華語影像與文化研究多種可能。
 

課程目標
1. 對華語語言與文化的多元再現形式有基本認識
2. 認識華語、影像與生產媒介的豐富表徵
3. 以華語電影提出對華文化的批判性閱讀
 
課程要求
待補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(暫訂)

羅貴祥〈沒有亞洲這東西:港日「亞洲」電影的種族特殊性〉
《南進台灣》:紀錄片作為帝國之眼
四方田犬彥〈佔領地的女兒--李香蘭小論〉、田村志津枝《李香蘭的戀人:電影與戰爭》
廖朝陽〈現代的代現:從電影「多桑」看主體與歷史〉
台灣電影.語言.創作和時代《王哥柳哥遊台灣》座談會;葉龍彥〈台語電影風潮迎接台灣觀光世紀的來臨〉;呂紹理〈日治時期臺灣的旅遊活動與地理景象的建構〉
葉月瑜〈搖滾後殖民.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歷史記憶〉
Davis,Darrell W.著 葉月瑜譯〈小津[安二郎]的母親〉
劉吉純〈論邵氏電影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的中國古典美學〉
加藤正英(M. T. Kato) 〈燃燒中的亞洲:李小龍脫殖民的動力敘述〉
Nick Kaldis , “Couching Race in the Global Era: Intra-Asian Racism in Crouching Tiger, Hidden Dragon”
戴錦華〈黃土地上的文化苦旅──八九年後大陸藝術電影中的多重認同〉
孫歌〈亞洲意味著什麼?〉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0  課程介紹  
第2週
2/27  【想像華語電影(一)】
楊德昌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(1991)
 
第3週
3/05  【想像華語電影(二)】
楊德昌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(1991)
 
第4週
3/12  【華語電影:華的表演與身份(一)】
佐佐木康《迎春花》(1942)

 
第5週
3/19  【華語電影:華的表演與身份(二)】
王童《香蕉天堂》(1989)
 
第6週
3/26  【停課一次】
 
第7週
4/02  【春假】


 
第8週
4/09  【冷戰與華語電影(一):黃梅調】
李翰祥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(1963)
 
第9週
4/16  【冷戰與華語電影(二):國語片】
李行《王哥柳哥遊臺灣》(1958)

 
第10週
4/23  【冷戰與華語電影(三):台語片】
李泉溪《鴉片戰爭》(1963)

 
第11週
4/30  【冷戰與華語電影(四):功夫片】
李小龍《猛龍過江》(1972)

 
第12週
5/07  【後冷戰與華語電影(一):臺灣】
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(1987)

 
第13週
5/14  【後冷戰與華語電影(二):中國】
張藝謀《大紅燈籠高高掛(1991)
 
第14週
5/21  【後冷戰與華語(語系)電影(三):美國】
李安《臥虎藏龍》(2000)
 
第15週
5/28  【(去)國家的華語電影】
蔡明亮《黑眼圈》(2006)
 
第16週
6/04  【學生課堂發表】
 
第17週
6/11  【學生課堂發表】 
第18週
6/18  【繳交期末報告】